《天使的战袍》 ——记“最美抗疫先锋”

大年初二,1月25日,从金林“宅家”了。作为江苏卡思迪莱服饰公司掌门人的从金林,一向风风火火,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发给她的微信来不及看,有时电话也顾不上接。在这个特别的春节假期,从金林和所有的人一样,在手机上关注疫情的信息。她难得有空,坐下来回复电话或微信,大都是亲朋好友互道珍重。只是晚上一通电话,叫她如坐针毡。“从董,医用急需保护服,找不到货源。”“这么严重啊……”“唉,整个南京地区,没一家生产防护服的企业!”

给她来电话的,是徐震中局长。这位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和从金林同为政协委员,因为熟悉,过年问候,然后是聊天似的通报,说话间透着焦虑与无奈。徐局长关切询问企业产量,直接提出了政府最迫切的希望。

“你们怎么样?能转产吗?”

“我们考虑一下吧……”

从金林作了一个表态。

没有硬性指派,没有刚性任务,也没有任何承诺。只是说了当下的急需,就让从金林非常不安,无法置身事外,仿佛听到了冲锋号角。

她给已回老家的爱人李志明挂电话。

“老李,怎么办,防护服是要救命的啊!”

“你说吧,怎么干,我支持你!”

“是啊,国家有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我懂,我和你想的一样!”

从金林与其说问爱人,不如说问自己。李志明知道妻子的倔强个性,虽然是商量的口吻,她已经有了答案。不过,这个决心下得决不轻松,因为从金林在商海淘洗中闯出成功之路,自创品牌远近闻名,与防护服并不搭界。

上下一心的卡思迪莱转产成功。
她在微信上看到,有的医护人员不敢吃早餐,不敢多喝水,就是怕上厕所,怕弄脏了防护服,一人一套消耗不起。有的医院采购不到防护服,医护人员只能用雨衣替代。冲锋的勇士缺乏护佑的铠甲,悲壮而又无奈!一个个逆行的身影,让她热泪盈眶。南京不是没有一家吗?我们就做“这一家”!

欢欢喜喜过大年,是天南地北不约而同的中国传统习俗。当2020年春节逐步临近的时候,卡思迪莱服饰公司这个领军企业,早早作了辞旧迎新的安排。办公室和各部门的日程方案一份份打印成文,摆在董事长从金林的桌上。

从金林不喜欢张扬,更愿意埋头做事。

然而,刚过去的2019年,是新中国70周年华诞,闪烁着卡思迪莱的荣耀与辉煌。声势浩大的国庆阅兵式威武雄壮,对于观众来说,看到的是飒爽军姿,而对于卡思迪莱而言,看到的是心血付出。每一套阅兵服的背后,凝聚着从金林带领团队历经三年潜心研发的甘苦。企业上千名员工齐心协力,需要得到肯定。

于是,1月19日,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日,卡思迪莱全体员工聚集一堂,举行年度庆典。上午是总结表彰大会,盘点公司一年业绩。下午是公司“春晚”,每个部门演出节目。从金林和所有员工一样,被喜悦的氛围所感染。她的讲话很实在,说说阅兵式检阅“国家裁缝”的匠心,真诚地感谢所有员工的努力。

然后,员工除了工资,还领到了奖金红包,他们来自江苏本省,还有安徽、山东等省份,公司特意派出十几辆大巴,送他们回家。部门领导和后勤人员,又坚持了几天,检查厂区车间停工后的设备,以及水电气的绝对安全。从金林并没闲着,她和其他公司领导,谋划着春节长假后的企业发展,从短期的到长期的……

这个春节长假怎么过?

从金林和爱人李志明商量好了,所有的工作放一边,彻底按下“暂停键”。大年三十是除夕夜,从金林就在南京的家,陪79岁的老母亲吃年夜饭,而李志明回溧水区老家,陪80多岁的老母亲吃年夜饭。次日大年初一,从金林再过去,看看老婆婆,还有爱人的兄妹,尽一份媳妇的心意。接下来他们回南京,和从家姐妹聚聚。

在从金林催促下,李志明先回了老家。

大年二十九,1月23日10时,湖北告急,武汉封城,江苏出现零星病例。大年三十,1月24日24时,江苏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严格防控措施。从金林感到庆幸,年会提前,预留了员工回家的时间,他们都能与家人过一个团圆的年了。她和李志明通电话,嘱咐他照顾老人,暂时别出来了。

可是,大年初二晚上的电话,使从金林跳出微信上的疫情碎片,抖落了有劲使不上的感觉。能做些什么呢,能不能做防护服?

采访时从金林说,“我的个性向来很爽快,说可以做,就是一句话。可是,我没敢痛快地答应。毕竟这么大的企业,要转产防护服,不是开玩笑的,你要能说做,就要做出来,而且要做好。刚过春节在放假,哪里去找人?还有,材料呢?需要的设备呢?不想做的话,有许多的理由。可是,防疫不就像打仗吗?人家冲到第一线了,有防护服才能投入战斗,我想做他们的后盾,再难也要把防护服做出来!”

当晚,从金林就在手机上组建了一个“疫情防护微信群”,把公司的副总、部门主管、车间主任都拉进来沟通。“疫情这么严重,我们能做什么?不如我们尽快转产防护服,保护医护人员和一线人员,才能保护更多的人啊!”

不能让逆行者“裸行”,大家积极响应。

第二天大年初三,从金林在家里待不住了,想到转产的千头万绪,她要到卡思迪莱总部的办公室,把所有的头绪梳理梳理。司机回家了,从金林不会开车,她喊来住在附近的一个副总,开车把她送到企业,她要上班了。

当从金林来到总部时,就听值班室的师傅说,已经有好几位公司高管来了。从金林见到他们,他们也是来和她一块加班的。后来,住在南京的部门领导也陆续来了。他们都了解从金林,说了要做防护服,次日肯定会有行动。坐在家里上微信,不如当面说。于是,不约而同,他们都赶到了公司,聚集到小会议室。

围绕防护服的话题,大家讨论热烈。

“有困难摆出来,马上想办法!”

从金林鼓励同事大胆说,把困难想得充分些,也把解决方案想出来,看看有没有可行性。发动大家,事不宜迟,要一个一个问题解决。

从金林没有告诉大家,初三这一天,徐震中局长的电话一直占线。后来才知道,徐局长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联系了南京的相关企业,因为正在假期之中,还没有找到一家马上能承担转产防护服的。这就意味着,无论医院还是防疫一线,防护服只有少量库存,而全国各地防护服告急,后续的采购又非常困难……

当晚看到微信留言,徐震中回了电话。

她说:“徐局长,我们考虑了,马上转产。”

徐震中明白,从金林愿意接这个活儿,压力太大。

他说:“从董,你们转产,就是上前线啊!”

从金林说:“是的,做防护服,就是想救人。”

他说:“太好了,这是雪中送炭啊!”

这么多电话打过来,徐局长知道,转产两个字,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卡思迪莱能站出来,让他格外感动。

大年初四,1月27日,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派人来到卡思迪莱,医药管理局专家送来了防护服的制作标准。他们吃惊地发现,别的企业都处在停工状态,卡思迪莱这家企业却人来人往,从金林讲起版型的草图头头是道。

机关不同于企业,签合同还要走程序。也就是说,从金林身为法人代表,愿意转产保护服以为国分忧,政府是举双手欢迎的。但是,规定就是规定,所有的前期费用,都得由企业自行承担。从金林是一个企业家,自然明白,在没有合同的情况下,怎么生产?生产多少?来不及生产怎么办?产能过剩又怎么办?

然而,从金林问的,唯有防护服的标准。

要做,就要做一级防护服。

没有讨价还价,从金林答应尽快出样。

这天,公司紧急向市政府办公厅申请复工。

正月初五,1月28日,市政府办公厅特事特办,卡思迪莱服饰公司接到了批文,成为新冠疫情发生后的南京第一家复工企业。

让我们再回到大年初三,从金林下决心做防护服的第二天。她一夜难眠,一旦要不要做定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做了。她仿佛看到医护人员的身影,那些因为缺乏防护服,甚至连雨衣都拿来抵抗的情景,让她心如刀绞。想着赶紧要让卡思迪莱运转起来,要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她把老母亲交给妹妹,戴上口罩,把洗漱用品和换洗内衣塞进挎包,准备在卡思迪莱总部“安营扎寨”了。

见到公司高管们,她感觉踏实了许多。

小会议室里七嘴八舌,大家争相发表意见。

她敢打敢冲,也带出了一个敢打敢冲的团队。

谁都知道,从金林董事长是个性情中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绝不含糊,也不退缩,让高管们都很佩服,也都捏着一把汗。

说起来,做防护服的意义固然重大,但难度也空前之大。事先毫无准备,几乎两手空空,因为卡思迪莱虽然有做服装的优势,以前是制服生产的主力军,现在需要闯进一个陌生领域,能不能顺利地掉头衔接,还是一个未知数。

老员工还记得,2003年非典时,从金林就曾带着员工转产隔离服,百折不挠,轰轰烈烈,为抗击非典立了功。然而,新冠病毒的危险系数更高,相比隔离服的技术要求,防护服的严密程度也更高,属于医用专业级的防护用品。原先任何一件样衣投产,卡思迪莱都要充分的论证与筹备,而这次疫情期间转产,对卡思迪莱来说,所有的工艺流程以往没做过,而且时间这么紧,几乎没有预备的时间,实在冒着巨大的风险。

说白了,这个决策是不计后果的。

从金林说:“我没有退路,企业没有退路。因为这次抗疫之战,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没有退路。我和大家都不会忘记,我们企业有今天,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国家好了,我们才有好日子。说句大话,是我们为国分忧,往小里说,是我们应该报恩。请大家理解我为什么要破釜沉舟!”

肺腑之言,让高管们动容。

开动脑筋,寻救解决之道。

能不能开工生产,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生产线上的员工,能不能召回来?一个有实力的服装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卡思迪莱就有1000多名员工。从金林善待员工,留住了许多重要岗位上的熟练骨干,年前考虑集体购票的难处,公司用大巴车送1000多名员工回家,这个善举大得人心。当时疫情初起,沿路还是顺畅的。如今疫情蔓延,各地设立值守点,严防死守,这又成了一个难题。

当初着急的,是平安地把员工送走,而现在,春节长假没结束,又着急把员工召回来。外部环境起了变化,出省界的道路暂封了。从金林嘱咐人事部拿来员工名册,各部门领导赶紧行动,对1000多名员工进行梳理,哪些是外地的,哪些是本地的。以公司名义发出了紧急动员,征召南京周边地区员工立即返岗。

一声号令,反响热烈。

汇总各大微信群的消息,近300名员工放弃休假,毅然请缨。从金林在年前公司盛典上讲话,曾描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未来规划。企业有前景,员工有希望。而今,不用什么讲大道理,员工心里像明镜似的清晰,国家的需要,就是企业的责任。国家、企业与个人融为一体,息息相关。抢救生命,每个人责无旁贷。

赶紧安排接员工安全回企业,才能让停工的操作车间活起来。正逢疫情上升期,道路管控成了常态。有的公交车也停运了。从金林派人到市里申请出行证明。把同意返岗的员工按不同区域统计,然后安排车辆去接。有的村庄不给进出,员工家人骑摩托车把人送出村口上车,有的员工自己开车沿路接上工友。

可是,还有的员工住得分散,还有的员工与接车点较远,公司高管用自己的私家车组成一个车队,走村串户地接人,星夜兼程。

多种形式接回员工愈530人,超出预期!

随后公司紧急申请复工,就有了底气。

几乎同时,从金林要解决生产设备难题。

在钢结构的敞亮的车间,上千员工轧缝纫机的场面蔚为壮观。不过,此生产线非彼生产线,专用设备也是个瓶颈。生产防护服不同于生产普通服装,要用专用压胶机把针缝处用胶条压实黏合在一起,如同铠甲防止病毒的渗透。

偌大的卡思迪莱,电脑压胶机仅4台。

哪里有?有就要!不算经济账!

从金林交待得简明扼要。

多方联系,寻找采购渠道。

非常之时,必须当机立断。从金林拍板,从广东一家设备企业买了30多台,又从未复工的企业借了19台,向同行租用了12台。

要买这么多台电脑压胶机,是一笔大单子。在平时,这类的大额采购,并不紧俏的常用设备,肯定货比三家,价格可以从容地谈判。采购人员向从董汇报,这次不同了,没有讲价的可能,能买到就不错了,而且要付现款。

从金林一咬牙,可以,但质量绝对要保证。

花数百万元,买光了这家企业的30多台库存。然后,联系还在运营的快递公司,把复工批复文件传真过去,请他们以最快速度发货。

终于,买的,借的,租的,60多台电脑压胶机安装运行。防护服的压胶专业性强,公司原有的缝纫工差把火,临时培训来不及了,从金林听从技术部门建议,聘请专业的压胶师傅现场指导带徒弟,同意给他们开了高工资。

会算账的人担心,从董做赔本生意。

从金林说,明知赔本,也得做啊!

她深知,转产另一个关键要素,是原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春节期间原料厂家全都放假,又是一个天大的难题。怎么办?找政府帮忙?找领导叫苦?从金林不是这样的性格。此时有关部门也进入临战状态,从金林没打算找领导,也早就习惯了找市场。她告诉高管,拯救生命就要抢时间,生产防护服也在“和时间赛跑”,想方设法联系厂方,不计成本!

采购面料、拉链、胶条等材料,全都用现款。

500多公斤胶条,航空运输费就要7000多元。从金林眼都不眨,照付。因为广东到江苏,陆路非常困难,而且时间耗不起。

从金林爱人李志明说,需要汽车运输原料的,政府出具生产防疫物资的函件,请沿路关口给予支持。供应商很给力,采购的几十万米原辅材料到厂、几十台专用设备安装到位,他们问,给你配套是不是也在为防疫做贡献?当然是,这是打仗啊!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资源,需要产业链、需要团队、需要不同地区的配合。

作者与“南京最美防疫先锋”从金林(左)。
因此,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在战斗!像攻下一个又一个阵地,卡思迪莱复工的各项准备逐步推进。看到一个个员工回到企业,亲切地和她们打招呼,从金林心头就暖暖的。一张张熟悉的脸,在从金林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她感到了这些姐妹兄弟的信任,也更感到肩头应有的责任。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而复工就要集体作业,必须给员工最完善的防护。当时疫情的形势不容乐观,国家卫健委已调集多方力量驰援武汉,每天的病患数字仍在增添,全国各地进入了一级防控的关键阶段。这么多员工回来,原先沉寂的厂区又热闹了,与街头路口行人寥落的情景形成了反差。要完成转产防护服的任务,又要使公司的防疫措施万无一失,无疑是从金林所要面对的巨大考验。敢于拍板的从金林,不能不倍加小心。只要有一例病患,复工就会前功尽弃。

从金林想到的,是卡思迪莱一直倡导的“家道”文化,把企业看成一个家,把每个员工当做亲人,早已深入人心。疫情当前,保护每一位家人更是刻不容缓。从金林开会时强调,“家道”文化不只是对员工说,也是对管理者说的。我们要换位思考,如果这些员工真的和我们沾亲带故,应该怎么帮助他们?

采访时我记下了“家人”的故事。

从金林诠释着“一家人”的含义。

还在员工返厂时,从金林就提出要求,保证生产线上每个人有口罩,不戴口罩不准上岗。因为复工突然,事先没预备,派人采购空手而归,市面上一罩难求。采购经理打电话给从金林,得知有一家省里的外贸公司,从日本和韩国进口了一批口罩,不能随便卖,需要市里的批文。从金林当即通知有关部门,马上派人办理批文,务必把口罩买回来。等批文拿到了,采购人员赶到了那家外贸公司,又来电话了。

从董,都是进口的N95口罩。

急着用呢,赶紧买吧!

太贵了,12块钱一只呢!

贵也得买,没口罩怎么开工啊!

等采购人员放下电话,和外贸公司销售人员接洽,又有单位赶来,说是有多少要多少。幸亏采购人员在前面,赶紧抢了6000只口罩。

给“家人”用,舍得花钱。

从金林有一位海外朋友,是精通医术的中医,他应约发来“清瘟方剂”。从金林派人按方抓药,将周边中药房的配方药材都买了回来。公司出资专门购买了破壁机,按照“清瘟方剂“配方调制中药汤,按人按量定时发放。同时,配备VC维生素片、银黄颗粒、霍香正气丸,每天给员工增加营养,提升免疫力。

从金林主抓各项防控措施,时常检查落实到位,做不到的,对不起,追究责任,绝不客气。厂区不同于社区,却比社区抓得更严。吃饭分餐、宿舍隔离、每个员工配发消毒液,定时定点强化消毒,成为固定的防疫方式……

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

复工转产的每个环节,从金林都想在头里。这么大的企业,不能事事亲力亲为,要把任务分解下去,但需要的时候,她也会亲自上阵。

就说防护服设计吧。医药管理局送来制式标准,照葫芦画瓢就行,救人要紧,只要医用指标过关,那就供不应求。一线员工急待统一标准,从金林当然比谁都急,她并没有把标准简单地下发,而是考虑到一个人性化的问题。防护服与所有制服一样,都是给人穿的,不同的场所、不同的需要,应该有不同的设计。

版型设计不能或缺。

如果说,以前从金林想的是时尚,怎么能跟上时尚潮流,而此时,从金林想是救人,怎么能贴近“实战”,增加防护服的舒适度。

不巧,设计总监困在湖北老家。

这位总设计师是湖北黄冈人,年前随大队人马放假,回家与父母团聚。武汉疫情告急,他也就暂时回不来了。从金林原先与他合作,想到一个点子,设计团队马上跟上。这次是临战状态,需要一起面对面地推敲打磨。

干脆,从金林自己来设计。

她以女性的细腻,看到了很多人都忽略的设计理念,就是防护服的实用性。因为罩在衣服外面的,身体形态有变化,版式要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比如,深冬季节,室外运送病患,大多是男性,而且穿着羽绒服或棉袄,防护服的尺寸需要增大。再比如,病房或手术室,一般都有空调,护士以女性为主,医生也着单衣,这就需要减小防护服的尺寸。她设计初稿,让设计团队细化打样,试穿,修改,完善。

最短的时间打造最美的设计。

不同版式,创下了防护服的第一。

仅仅三天的时间,从金林从陌生到熟悉,带领卡思迪莱攻克转产的道道难关,将防护服批量生产的所有条件逐一准备就绪。

2月1日,大年初八。530多位员工确定了各自的岗位。当晚厂房灯火通明,缝纫机的声音隆隆响起,如潮水般地一阵接着一阵,听来激动人心。员工们也穿上防护服,确保洁净无尘的车间全线贯通,连夜赶制出300多件防护服。

浩大的生产流程“苏醒”了,卡思迪莱初战告捷。首批合格防护服打包装箱,随江苏省援鄂医疗队驰援湖北战疫一线!

带去的,还有从金林和所有员工的拳拳之心。

在忙碌的复工热流中,从金林丝毫不敢放松。530多名员工必须戴口罩,天天喝中药,自我监督,不准犯规。车间虽然人员聚集,但每台缝纫机之间预留空间,消毒到位。从金林一遍遍地讲防疫的重要,有时候甚至有些啰嗦。员工们信任从金林,懂得企业对员工的负责,所有的中药,所有的措施,都不打折扣地落实。

从金林的执着与严谨,得到了超出意料的回报。尽管外界的疫情在继续,专家反复强调社交距离,而530多名员工总有工作上的交织,得益于从金林的科学态度,以及制订的有效措施,一个多月过去了,卡思迪莱安然无恙。确保生产任务的同时,不仅无一人患新冠肺炎,而且无一例感冒生病的患者。往常谁没个头痛脑热、感冒发烧呢!防疫吃中药喝汤剂,没得大病,小病也没了,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人们常说,船小好掉头。从1993年开办一家缝纫小作坊,到2001年创办江苏卡思迪莱服饰公司,从金林搏击商海巨浪,把卡思迪莱打造成了制服领域的领军企业。疫情就是国难,从金林掌舵的这条大船掉头更难。

舍生忘死,逆行而上,企业家为国分忧,义不容辞。

说大话容易,干大事很难!

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在于筑就拯救生命的屏障。企业家舍生忘死,在于要把经济效益丢在一边,以社会效益为最大的目标。而企业的生存是非常现实的,没有贷款,没有订单,只有大额现金的哗哗流出……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风险太大了。

从金林很会算账的,此时犯傻了?

是什么驱动让她不管经济损耗?

采访时从金林说一番心里话,让我深受触动:“给国家做事,不能讲价钱!冲在我们前面的人,尤其是医护人员,哪个不是有血有肉,有家有口?我就想,所有上前线的人,都是我们的亲人,防护服就是送给他们与病毒作战的!而且,我们的成功,离不开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国家,这就是企业家报恩的时候!”

从金林立下“军令状”,踏上了复工转型的苦涩之路。天天熬到半夜,员工干到什么时候,从金林就坚持到什么时候。她和所有员工的付出没有白费。公司转后的产能很快就走上正轨,从最初的300件迅速增长到3000件,接下来更是突破了4万件大关,一个卡思迪莱的防护服产能,占到了全国日产的六分之一!

国内疫情趋于稳定,放眼全球,形势仍不容乐观。抗疫无国界,一位与韩国有商务往来的商会负责人,协调支援韩国大邱的抗疫物资,他与李志明联系,希望卡思迪莱能捐出一两千件防护服。李志明和从金林商量,在保障国内供应的基础之上,捐多少合适?从金林说,不如我们多捐一些吧,事关我们中国的形象。3月5日,卡思迪莱向韩国大邱市捐赠了1万多件一级防护服,展现了江苏企业的担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件件由卡思迪莱制作的饱含温度的防护服,装箱打包,即将发往韩国。韩方发来邀请,请从金林或李志明乘东航包机前往首尔,参加捐赠仪式后随机返回,韩方要当面表示对中国企业卡思迪莱的感激之情。从金林和李志明婉拒了,他们在厂区举行送行仪式,在包装箱上写下了祝福文字。

韩国国会新冠疫情对策委员会发来了感谢信:“卡思迪莱服饰有限公司,尊敬的董事长,您好!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贵公司高度重视并向我国赞助医护用品及时发来疫情最严重的城市大邱,贵公司的行为为我们增添了必胜信心和坚强保障,我们会铭记中国大爱,感恩中国担当。祝愿韩中友好天长地久!”

都说资本逐利,赚钱是企业的根本,亏本的生意傻瓜才会去做。当我采访江苏卡思迪莱服饰有限公司,这个南京第一家复工生产防护服的企业,让我感慨不已:高价购买生产材料、改造流水线,冒着产能过剩的风险,不舍昼夜地为医护人员生产防护服,这种很可能不赚钱反亏本的事儿,压根不是商业行为啊!

真金白银,连同情感,狠狠地砸进去,从金林的“冒险”给我以强烈震憾。

寒冷的严冬过去,迎来了温暖的初春。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凯旋,终于荣归故里。欢迎他们这些“逆行勇士”的,有飞溅的水门,有亮丽的鲜花,有热情的掌声,有摩托车队护航,还有省市领导的亲自迎接,而给“逆行勇士”以盔甲的从金林,并没有享受到类似的待遇。在灯光闪烁的大型表彰盛典上,也看不到从金林的名字。不过,她无怨无悔,能为江苏援鄂医疗队的零感染做出贡献,甘愿做默默的幕后英雄。

直到从金林接受我采访时,她声音还是嘶哑的。和董事长一起投入“转产之战”的方总告诉我,从金林承受的工作强度难以想象,办公室就像一个战时指挥部,一会儿这边告急,一会儿那边请示,千头万绪,口干舌燥,我问从金林累不累,她说:“也累啊,但是想到,多制作一件防护服,白衣天使就多了一件战袍,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卢旭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20·8期